如何考虑信息化投资
作者: 来源于:每周电脑报
2003-12-9 9:32:42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总裁感到困惑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信息化应当投资多少。不少企业的领导都说:我明白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可是我已经投资不少了,但新的信息化项目提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不知道信息化究竟要发展到什么程度。究竟投资多少才是适当的投资?
     信息化投资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没有公认的理论能够全面准确地告诉我们究竟投资多少才算恰当。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投资不恰当的企业是占大多数的。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Strassman调查了292个企业,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他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题为《计算机的商业价值》的研究专著中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问题。在90年代中,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生产率悖论”的普遍性。到2001年末,麦肯锡公司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甚至将此结论扩充到53个行业。这一现象的现实意义是告诉我们,不恰当的信息技术投资只会将钱丢到水里去。
    根据国外90年代中期的一些调查,企业信息化的平均投资额大约是其销售额的1%左右。注意这一数字根据企业的规模、投资的时期不同等也有所差异,日本企业1996年的平均信息化投资与销售额的比为1.5%,而3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中,80%的投资比例小于1%。这一数字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标准呢?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数字而已。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的目的不外乎增强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因此对信息化并非只从投资额考虑,必须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一个企业引进信息系统的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对用户部门的培训成本等,究竟应当是多少?这实际上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应当有很大的不同。对此不能设置什么“标准”,必须让企业自己明确投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后做出决定。那么,企业究竟应当如何决定信息化投资额呢?这里先提出一条基本的原则,有关的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连载中进一步讨论。
    根据许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取得信息化成功的一条原则是:信息化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可指望一次投资后就坐享其成。应当对企业信息化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检查实际工作是否符合企业的目标,是否实现了预想的目的,投资的目的是否明确,投资的效果如何。
    购买信息系统并不象购买商品,引进国外最有名的系统也不能保证肯定得到相应的效果。我国企业中也有盲目投资最终放弃了国外系统的先例。而不舍得投资也可能会有“便宜没好货”的结果。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必须从信息化的初期就确定每一项投资的目的和具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往往是同企业业务改革紧密相关的,因此应当明确业务改革具体的目标。要为实现改革目标而投资,而不是为买计算机投资。美国的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一直将低成本经营作为企业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在70年代就开始试验所有的连锁商店联网。但是后来发现网络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商品信息传送的需要。因此在80年代初花费2400万美元造了一颗卫星,解决了通信这个大问题,使得该公司顺利发展。随着沃尔玛在美国各地的商店越设越多,卫星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公司的收益越来越好,终于在90年代成为美国零售业的老大。假设在当时山姆思想保守一些的话,他是不可能下决心投资买卫星的。所以信息化的投资效果往往是体现在别人尚未发现的领域中。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