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信息化势必先行
作者: 来源于:
2003-8-6 18:35:24
 
    近期,国家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企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专家座谈会,来自理论界、服务商、咨询商和应用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企业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中的地位、政府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原国务院信息办专家委高级顾问郭诚忠
    日前,受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托,国家信息中心正在组织“企业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课题研究,本次座谈会即是进行此项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也就是所谓的“一带一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座的专家大都多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大家知道,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当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候,企业必然要实现信息化,也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从实践发展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已经做了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经验也有教训,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天我国要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如何搞好我们的企业信息化,恐怕有一系列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要解决。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着力研究的问题,即怎样走出一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如何搞好企业信息化,政府应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做哪些工作,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

    建议出台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成套方案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山
    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企业对信息化高度重视,还要防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会造成大量浪费,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教训。我个人认为,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目标,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搞一些示范工程、样板工程。例如在汽车行业中一汽搞的不错,可以作为典型样板在全行业推广。首先,要制定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标准,根据行业的特点分成不同等级。这种标准不是技术标准,而是信息化的标准。其次,要制定一些样板工程的实施方案,以解决经费的问题。比如,一旦企业推动信息化,政府给予优惠,我觉得最好是给政策,而不是给钱。因为政府的钱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政府的投资如果按照传统采取撒芝麻的办法,每个企业给个两三万也不起作用。根据爱尔兰和印度发展信息化的经营,政府就是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在爱尔兰就是零税率,政府的投资不是给企业,而是搞基础设施工程,搞网络设施、通讯设施,创造大环境,引进很多大公司。第三,示范工程应制定验收和评审标准和办法,由政府和专家进行监督验收。第四,样板工程实现后应确定全面实施、逐渐实施和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不能规定短期内全行业全部推行,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和基础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
    企业信息化是个老话题,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六大刚刚提出的新命题,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本身就是给我们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在西部某省举办的有关企业信息化的一个会议上,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参与者非常热情,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总都听得很认真,很重视。这个只有500多万人口,整个GDP只有300多亿的省,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这么用心于企业信息化,使我很感动。相比而言,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个城市,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就有300多亿,市场机制基础较好,民营企业众多且实力不弱,但信息化做得好的仍然没有几家。由此可见,从全局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道路还很长。
    最近王春正同志发表文章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三个主要支柱:第一,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第二,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第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认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核心,是比后两个战略更为基础的东西。比如科教兴国中的发展生物工程、基因技术,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上述这些技术就无法得到发展。又比如西部省区的发展,有自然资源,但是又害怕破坏生活环境,怕走回老的路子,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还是一个问题。怎样把这三个战略实施过程中信息化应起到的作用说清楚,可能对我们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会有很大帮助。
    企业信息化是推进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去年建议一手抓电子政务,由政府带头做,另外一手抓企业信息化或电子商务,这两手可以有先有后,但不能偏废。我们可以向国信办建议,从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地位角度出台一个政策文件,指导全国怎么做,行业怎么做,企业怎么做。企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不光是企业的事情,也有政府的事情,还有产业的事情,包括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事情。怎样能够完整地提出一些有新意的能够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建议非常必要。

    全员信息化素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国家也很重视,但2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老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个人认为,瓶颈可能是企业全员的信息化素质应该如何提高。我不讲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等等,而只谈信息化素质,为什么呢?例如现在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是领导重视,钱很多,技术人才很多,但信息化并没有搞好,总有一个问题在起作用。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全员素质没有得到提高,限制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但提高企业全员信息化素质是个系统工程,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主要还是要靠培训和教育来完成。
    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行,管理人员要懂得技术,技术人员也要懂得管理。这些所有的东西加起来是一个信息化素质的问题,而不是说光是技术人员水平很高,或是光是管理人员水平很高就能解决问题,对这一问题要综合看待。整个企业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谈得上是水平的提高。凡是搞得比较好的企业,如海尔、联想等,都是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而不是仅仅依赖个别人员的能力提高。
    全员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是靠积淀的,必须依靠教育和培训。这是一个全局性的工程,光靠IT人员不行,光靠领导也不行。那么就需要搞一个大的,围绕培训提高信息化素质的工程,而不仅仅是靠一两个职业认证。今天我们聘请一个企业信息管理师,对这个企业信息管理师的要求非常高,他必须又懂管理,又懂技术,又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太少了。我们搞全局培训,就是要培训这些人。懂技术的人很多,学管理的人也有,但是复合型人才太少。

    实现企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三点建议

    用友软件副总裁许建钢
    如何把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这个命题非常好,关键是如何具体实施。我想谈三点意见: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瓶颈应该是两个,一个是人员问题,另一个是产业发展问题。在把人的问题解决后,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信息化也没有办法成功,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二,行业支持非常重要。企业信息化要从培训人开始,而且需要行业的支持。从1987年起,我就在财政部会计司工作,具体负责会计的信息化,现在还是有成果的。我们发现一些老的做法,比如搞试点,效果并不大。当时在财政部,我们发了200万个证,也就是说,有200万个会计接受了信息化的培训,包括地方政府的培训在内,约有300万人。紧接着,会计行业就开始需要软件。当时财务软件公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没有行业的支持,搞企业信息化是不可能的。
    第三,从面上解决问题比树立典型更重要。以会计推进信息化为例,1993年中国会计大改革,扭转文化大革命时期简化核算原则对会计的破坏,会计的信息化对改革起到了推进作用。我不主张搞示范、拔高,搞样板的做法。我曾参加过这些搞示范的工作,一搞示范就要总结经验,一总结经验就拔高,一拔高就把企业说成是好得不得了,其实这样的企业只是少数,没有普遍意义。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无法向联想这样的企业学习的。所以关键是如何从面上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搞一个试点。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