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生存之道(一)
作者: 来源于:
2003-7-17 11:19:49
远古的一个夏天的傍晚,地球上最为庞大和不可一世的恐龙悠闲的享受着夕阳中的微风,一只地球上可能最为细小的蚊虫落在了庞大身躯的顶端,轻轻的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恐龙感觉到头上有一点痛,通过同样庞大的中枢神经网络将痛的信息传递到了周身,可是他太庞大了,整整四个小时过去了,痛的感觉还仅仅只到背部,可是那只美丽的蚊子的带毒的血液,却将庞大的恐龙无情的毁灭……

  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和普遍问题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加入WTO以后,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作为中国16万家装备制造企业的骨干企业之一,面对着强烈的市场竞争,怎样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全国200多家装备制造业企业长达7年多的跟踪调查,通过对15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尝试,我们针对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认真总结了这一特殊生产组织模式下存在的根本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按订单设计和生产的离散型制造业,其生产组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项目进行管理,所以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困扰您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和平衡项目管理的三个关键要素“质量,工期,成本”。

  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矛盾、相互依赖的,偏颇任何一方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和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过度追求质量必然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制造周期的延长;过度追求成本会影响到产品交付的质量;而保证交货期的关键又依赖于高效的计划能力和原料采购,外购外协自制件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如何处理好这三个关键要素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以上三个关键因素的相互矛盾和制约,再加上管理手段无法有效支持量化的决策和控制企业经营,您和您的下属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经常被下面一些问题困扰。

  问题一:销售,难!我们的底价是多少?什么时候能够交货?

  在销售活动或者投标过程中,当我们面对客户时,心里最没有底的就是价格和交货期。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其成本到底是多少?我们的生产能力如何?什么时候能够交货?

  我们以往成功的经验,往往由于客户个性化需求而出现较大的偏差。结果可能会有多种,但有两种可怕的结果不可避免,一是报价过高,或承诺的交货期太长,在竞争中落败;一是报价过低,即使中标也注定了要赔钱,或者根本无法按期交货。

  难!难!难!接单难、交货难、收款难

  要是能有什么方法快速预测成本,并且能够模拟排产测算,预测可能的交货期就好了!

  问题二:交货期,拖!为什么总是不能按时交货?

  为什么会产生拖期呢?我们总是在抱怨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太多,企业经常接到订单后才发现原有的成熟设计复用性较低,要重新设计,所以设计、工艺的编制时间过长;客户要货急,企业生产不均衡,计划排不开;关键工艺路径上的工装瓶颈,计划难调整;采购时间不可控,延期到货致使产品装配时不匹配;客户订单或生产任务频繁变更,扰乱原有的生产计划;计划的执行缺少信息的集成与反馈,使制定计划时不能迅速、准确的平衡库存和生产能力,生产的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给计划人员,无法对现场计划的执行进行监控,企业不得不依靠大量的调度人员追踪生产进度,处理缺件、催件、交库等等。

  既要考虑经济批量,又要保证生产周期。传统的手工计划面对这样的问题,经验成为了关键。但是靠经验对计划的调整是不是最为合理的呢?我们的交货能不能保证呢?

  拖!拖!拖!交货期拖!

  我们能够采用“产品计划+项目/任务/订单计划”的计划模式,让企业可以通过一个可视化的进度监控工具,系统的管理企业的资源。帮助企业更好的对客户需求做出更快速的响应,合理排产,缩短交货期。

  问题三:配套,悬!总装时怎么老是缺件?

  装备制造企业,是以总装时间为节点进行倒排生产的,其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所以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是困扰企业组织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装配时“物资不配套”,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进度,使装配不能及时完成,造成了交货期的拖延。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任务频繁变更,生产计划多变;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和加工工序繁多,生产周期长不容易控制;手工计划的局限性,使生产出现漏下单的情况;库存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误导计划员,致使计划失误;需要用到的工装数量多、受精度的影响加工件质量不稳定;“精大细关”设备的影响了产出能力。

  悬!悬!悬!齐套悬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各部门信息的集成,制定基于能力平衡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对项目的产品完工和库存齐套进行跟踪和测算。

  问题四:采购,散!采购计划执行情况如何?能不能保证生产的需要?关键外购件什么时候能到货?

  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另一个特点,也是管理中的难点就是由于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品种数量繁多,需要面对大量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外协、外购甚至进口。甚至装备过程中有些资源需外购高新技术厂家的组装产品,一环扣一环;任一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整个工期的延误,怎么办?

  要进行合理的采购,采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的采购计划,必须通过“按订单/项目型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两种方式分解来实现。它必须是通过平衡库存后而生成采购计划。避免了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等等问题的发生。

  散!散!散!需要采购、进口的材料和零件太多,需要面对的供应商太多

  采用“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案。将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供应商供货信息、外协厂商的生产进度信息,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变更信息,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才真正能够对交货期作出准确的预测。准确的采购任务信息,不仅可以保证物料供应,还可以记录每一笔采购业务信息、供应商信息,为企业合格供应商评定提供数据基础,并且系统可以真实的记录每一笔采购业务所发生的费用,通过与历史信息进行对比,辅助企业避免采购环节职务犯罪的发生。从而从客观上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问题五:质量,险!外协外购件到货检验不合格,关键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报废了,怎么办?

  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当然无庸置疑!但是怎么做到有效控制,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无忧?

  “质量问题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坚持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严把物流控制和生产制造的每一环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带入下一道工序,尤其是关键的专用件和非标件。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落实。

  险!险!险!任何质量上的失误和马虎就意味着成本和拖期

  需要对那些采购周期长,制造周期长的关键材料、专用件/非标件制定质量计划并进行跟踪。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

  问题六:核算,难!产品交付用户了,实际成本是多少?成本构成怎样?我们到底挣了多少钱?如何才能降低成本?

  当接到一个新销售订单时,每个老总都很想知道自己的企业赚多少钱,但是现在一般的装备制造企业费用归集、分配、成本计算都比较困难。手工状况下的成本归集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企业常有因一个零件成本的计算偏差而导致整个产品成本要重新计算的现象发生;工时定额、材料定额不准确,已有零件的工时定额通常沿用以前企业设计的标准版本定额,新零件的工时定额企业则会根据相似零件的定额进行估计,实际发生的成本很难和定额产生的成本相比较,这造成了成本虚增,高居不下,企业很难知道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且缺乏对工时进行调整的依据。这就使企业很难判断报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

  装备制造业,原材料消耗比较大,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80%。而因计划不周发生紧急采购,就意味着与供应商之间价格回旋的余地少,频繁的紧急采购将致采购费用大幅度增加。计划不周也是造成盲目采购的动因,过量采购导致库存增加,物资过期失去使用价值,资金占压。另外,如果缺少对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应跟踪、管理,就不能建立稳定的货源,也会造成采购成本增加。管理实践证明,采购成本的压缩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是见效最快的方法。而在信息不透明,数据不及时,各部门交流不畅通的情况下,靠人工安排和计划已经不能解决企业的采购和带来的高成本问题,需要运用信息手段、合理计划采购,以减少成本!

  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人、机器和材料。但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从以上三方面着手,都很难降低成本。控制材料消耗是一种方法。但很少企业可以去大幅度裁员,设备无论是否使用都存在折旧,还存在着其他固定费用摊销。所以,提高产出,提高人均产量、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核心。对于缺乏信息化的企业,进一步提供生产力存在着困难,需要运用信息手段、合理计划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